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一畢業即失業?青年需要怎麼樣的就業政策?

ISSUE #055

一畢業即失業?青年需要怎麼樣的就業政策?

Jul 27, 2022

在城市永續的議題下,除了需要關注環境,社會永續也很重要,其中更包括了關於「人」的永續。台灣年輕人長期飽受低薪所苦,青年失業率年年攀升,到底年輕世代是怎麼看現今就業環境?而怎麼樣的政策才能同時提供符合市場需求,且年輕人期待的就業機會?

# 年輕人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工作 # 難點在於海量的資訊中探索自我 # 應從國中、高中就建立社會職涯的觀念

王縈緹

王縈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陳卓君

陳卓君 / 副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 - Unsplash

questionquestion

此次與談人

蔡文培

蔡文培

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張苡庭

張苡庭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理事長

張歐怡

張歐怡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招募顧問

李昱萱

李昱萱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招募顧問

發生什麼事?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今年 5 月失業率為 3.5%,其中 20 至 24 歲者的失業率達 12.16%,為所有年齡層最高。顯見台灣青年失業問題,至今仍是尚未被有效解決。

  • 有 4 成以上的青年因「經歷不足」、「不知道自己適合哪方面的工作」等原因,在初次求職時遭遇困難,缺少工作經驗的、不了解自身所長,都是造成青年在職涯上感到迷惘的重要因素。勞動部
  • 在台灣科系之間的薪資級距落差過大,很多科系甚至被認為沒有「錢」途,使年輕人根本不敢嘗試有興趣的科系,就業市場的現實未必給予年輕人自由選擇的機會。根據「20~35 歲年輕人海外工作意願大調查」顯示,62.3% 的青年有意願到海外工作,其中更以「台灣薪資起薪太低」為首要原因。(商業周刊


就業問題出在哪裡?

滿街大學生的時代,學士可說是最基本的學歷門檻,但是經過了四年的摸索,依舊有許多的就業問題,青年認為引發職場不適的關鍵為何?

  • 資訊量的爆炸:數位資源多元化加上教育普及,同步提升企業對於人才的挑選標準。少子化並不會讓競爭對象減少,反而要更努力超前部署、累積經驗,最大的困難在於,必須在海量的資訊中探索,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詳見文末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招募顧問李昱萱訪談)
  • 學歷的貶值:過去廣設大學,讓大學畢業生大增,出現了學歷貶值的結果,導致台灣的勞動力結構轉為倒三角形 – 高學歷勞動力多,高中職學歷勞動力少。沒人願意領最低薪資,一些門檻低的工作仍舊缺工,年輕人寧願失業,也不願低就。(天下雜誌
  • 學用落差大: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每隔幾年就有新工作出現。以學術為導向的老師們,很難即時給學生最新的東西,且台灣教學模式習慣由上而下進行,實際得到的經驗非常少,更偏向是資訊的傳遞。任何資訊在網路上隨手可得的現況下,學生更需要自主學習的思維,知道怎麼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詳見文末 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文培訪談)
  • 文理之間的差距:台灣長期重理工輕人文的文化習慣亟需改善,如何提升全人思考,從人文教育培養提出觀點的能力、同時在理工教育掌握解決問題的工具,結合兩者才能培養青年成為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才。(詳見文末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理事長張苡庭訪談)


年輕人想要的是什麼?

那麼,從年輕人角度來看期望的工作型態、企業文化是什麼?

  • 偏向外商特質的組織文化,包容多元並相互尊重的想法,透過平等的團隊討論、一起腦力激盪,有助於激發更多創意,破除以往傳統上下屬強硬且緊張的關係。(詳見文末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招募顧問李昱萱訪談)
  • 比起去大公司,有部分的青年追求的是扁平、彈性的團隊文化,在自我意識提升的趨勢下,希望能在小團隊中發揮比較大的價值,而不是去大公司當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在意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是否和自己的人生觀相符。(詳見文末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招募顧問張歐怡訪談)
  • 期待能更有空間的工作型態,包含彈性上班、彈性工時、彈性組織,甚至是混合上班等等,隨之更多的是可以有線上、線下,以及跨國界的交流。(詳見文末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理事長張苡庭訪談)


未來該怎麼做?

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更可能是因為處在人生探索階段的變動期,「解決對未來的焦慮和茫然」將是核心議題。

  • 導正用分數選科系、用名譽選學校的窘境:
    • 台大國發所兼任教授辛炳隆表示:「目前看起來,青年就業政策工具該有的都有了,未來應加強職涯諮詢、適性評量,讓年輕人充分獲知產業薪資水準與發展性。」(聯合報
    • 青年很大的迷惘感都來自於不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麼,從小做很多分析型的紙本的適性評量,都與實際勞動市場的職缺無法接軌,應更注重務實性的性向測驗,從國中、高中就建立社會職涯的觀念,讓學生真正嘗試與了解產業,而非盲目地只專注於書本裡的考試科目。
  • 建立薪資透明化平台:
    • 建置薪資透明化的網站,讓台灣青年可以在網路上查詢自己所在地的產業起薪,一方面讓雇傭資訊透明化,一方面也讓社會檢視,哪些屬於低薪的企業,讓企業的薪資比較不會違背市場行情。(天下雜誌
  • 教育+政策+企業端的三方協作,實現人才永續:
    • 德國實施「雙軌制」,完成採四年制的小學後,在 10 歲時,必須在普通教育或是技職教育兩者中做選擇。超過半數的學生會進入雙軌制技職教育體系 – 學生 7 成時間在企業學習,3 成時間在學校準備考證照。約從 16 歲開始,到符合志趣的企業當學徒,訓練花費由企業承擔,且支付學生薪水。(華視
    • 因培訓有嚴謹的制度以及考核,及格並取得證照者通常都已具備專業技能,訓後約有六成的人會被培訓單位留任。雙軌制減少學生「畢業後失業」,徹底落實「職業教育與訓練」。(獨立評論

目前就業政策有符合年輕人的需求嗎?年輕人認為的目前就業挑戰為何?請看《旭時報》與產業、研究專家的深度對談。

member level
《旭時報》付費訂閱「56折早鳥價」!

每日只要3元,為自己預訂2024年「科技 + 人文」的國際趨勢洞察
(早鳥期間:現在-2024/03/31)

完整付費內容將於2024/4月隆重上線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年輕人認為的目前就業挑戰為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張苡庭

張苡庭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理事長

首先是低薪環境加上高通膨、高房租造成青年生活負擔極大壓力。背後的原因包含高等教育氾濫、產業服務業景氣不佳等。第二是學用落差,整體社會強調即戰力。年輕人在大學所學習到的知識、技能卻未必可以和社會對接。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歐怡

張歐怡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招募顧問

以外文系來說,普遍擁有外文專業的人,都會想要想要向外探索,不論是選擇外商或者海外工作等等,也因為網路的普及,出現越來越多全遠距的工作型態,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是整個全球化的市場,競爭對象不只局限於地域性,這也是為何大家越來越早開始嘗試做出自己的品牌,如當 Youtuber、經營自媒體,以及在學校選修很多跨領域的課程等等。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蔡文培

蔡文培

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跟過去不同的是,年輕世代開始重視自身追求的「價值」,及如何進一步持續學習,發揮「社會影響力」。舉例來說,年輕世代開始不止追求擁有一份穩定的薪水,而是更重視可以在工作中學習、成長,甚至兼顧幾份投入的項目,取得權衡,建構個人影響力。

過去傳統教育體系下,台灣僵固的教學模式習慣由上而下教育學生,設定教育素養、課綱及教學模組等供師長參照,不過學生實際的學習成果有限。出社會以後,對自主學習知能及經驗的匱乏,也是「學用落差」的原因之一。學習過程需要的,不只是資訊的接收,大部分他們想要獲得的訊息,其實都可以透過網路找到。然而,學生最需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價值,從中跟社會環境或相關經驗的前輩對話,汲取經驗及思維,越加成熟後,自身就能在各種環境往前,再經由跟社會對話後選擇想要投入的組織,建構自身影響力。

當然目前政策也有針對大學端發展「產學合作」以及「大學社會責任」等,但是...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相較於歐美的教育環境,台灣校園環境與各界的互動緊密度及互動性仍舊有限,各大學的實習更多是針對科系本身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少子化下,各界都在喊缺工,但為何年輕人失業率仍就這麼高?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張苡庭

張苡庭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理事長

根據勞動部的資訊,今年 5 月止,台灣總失業率 3.68%。若以 5 年為一年齡區段來看,15 - 19 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 8.14%,另外 20 - 24 歲失業率為 12.16%、25 - 29 歲失業率為 6.07%、30-34 歲失業率為 3.78%、35 - 39 歲失業率為 2.80%。從上述資料可以發現,青年失業問題集中在 15 - 24 歲的年齡區間,也就是以社會新鮮人為主。乍看之下的猜測是因為 COVID 疫情而影響社會新鮮人就業率,然而若將此數據回推,疫情發生前的 2019 年 12 月,15 - 19 歲的失業率為 8.93%、20 - 24 歲失業率為 12.11%、25 - 29 歲的失業率為 6.69%。即便在過去十多年,15 - 19 歲的失業率都在 7% 以上、20 - 24 歲的失業率都在 11% 以上、25 - 29 歲的失業率在 6% 以上。

比起疫情對青年失業率的影響,這個年齡區間的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的原因...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昱萱

李昱萱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招募顧問

雖然現今少子化嚴重,理當競爭對象也會減少,但同步也可以感受得到企業對於人才的挑選標準有提高,也因此過去的大學生或許大三、大四才開始實習,到現今為了培養競爭力有許多人在大一、大二時,便積極爭取相關的機會。在這個資源相當多元化以及易取得的資訊世代,少子化並不會讓競爭減少,反而要更努力超前部署、累積經驗,其中最大的困難在於,必須在海量的資訊中,探索自己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蔡文培

蔡文培

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青年世代評估的工作因素,跟過去企業傳統的勞僱機制有點出入,疫情其實也加速這個變化,人才開始在乎彈性的工作型態、時數、工作環境等,而不只把薪水、穩定性等,當成最重要的因素。企業當然會不斷尋覓人才,但當今真正的人才其實可以同時服務多個組織,青年也能逐漸邁向這個趨勢學習成長,因此嚮往的,也不只是像過去傾向只在一間大公司長期服務,更傾向找到跟自身能認同的組織,有機會跟社會持續對話及學習。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苡庭

張苡庭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理事長

更可能是因為處在人生探索階段的青年本身就在變動期。更核心的議題應該是青年對未來的焦慮和茫然,如何讓千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從年輕人角度看,期望的工作型態、企業文化是什麼?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張苡庭

張苡庭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理事長

以工作型態來看,青年期待更彈性的工作型態,包含彈性上班、彈性工時、彈性組織,甚至是混合上班的工作型態。在城市裡可以有更多線上、線下、甚至跨國界的交流。另外,青年們非常在意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是否和自己的人生觀相符。出生在生而平等的千禧世代,青年期待在更扁平、更敏捷的企業文化工作,同時高度在意企業本身對社會是否有貢獻。青年們認同導入教練文化的組織,在認同的領導風格下工作,同時願意為認同的理念奮不顧身,也願意為不合理的行為發聲。如何打造更符合 ESG 精神的工作環境,是所有青年相當在意的議題。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歐怡

張歐怡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招募顧問

以組織文化來說,越來越多人希望團隊可以包容更多元、相互尊重的想法,台灣的新創圈比較偏向外商的特質,畢竟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透過團隊討論、一起 brainstorming 的過程有助於激發更多創意。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昱萱

李昱萱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招募顧問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追求居家工作的形式,但是它有利有弊,雖然可以很彈性的安排工作時間以及地點,但是接觸其他同事與組織的機會減少,易使對組織整體的運作了解的不夠全面。有部分的新世代年輕人比起去大公司,更追求的是新創團隊的彈性,在自我意識逐漲的趨勢下,很多人希望的是在小團隊中發揮比較大的價值,而不是去大公司當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因此扁平、彈性開放的文化,對新世代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蔡文培

蔡文培

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不少台灣企業在組織設計上,是以企業家為主體,員工則成為服務企業家的次要載體。下個世代,隨著自身價值認同跟想要持續學習,建構個人影響力的需求,年輕世代會開始在乎企業能否圍繞員工設計組織,讓員工能夠進一步服務客戶,跟社會對話,說出影響力,創造自己的價值。

其實參照國外能看到非常多的案例,發現企業給予員工很好的環境、資源及發展空間,這不一定只是福利的對價交換,而是基於不同的本質,形塑的企業文化,更能讓員工實現自我的期待,甚至是超越企業對於他們的期待,進而創造組織內部使命感,再進一步擴散到服務的客戶及社會上,在企業、員工、客戶及社會等,持續深化支持的體系。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目前就業政策有符合年輕人的需求嗎?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張苡庭

張苡庭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理事長

目前的就業政策著重在「幫助青年找到有收入的工作」,包含職業訓練、尋職津貼、就業獎勵金等。然而,對當代青年而言,處在變動狀態的青年更在意的是「如何找到有認同感且有收入的工作」,不論是什麼樣的工作型態(接案、上班族、成立公司),職涯與生涯教練的需求直線上升,幫助年輕人增進自我覺察、感受,做出選擇、持續行動。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蔡文培

蔡文培

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除了就業政策,政府也很致力在推動創業政策,但是絕大的關鍵是政策跟教育的結構銜接性不足,現今的就業以及創業政策,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效果,追求短期績效。雖然短期看來或許效益有限,但在不夠釐清產業、教育結構、求職族群確切需求時,急著在求職族群施策,很可能會讓有發展潛力的求職族群迷失方向。

當然,短期支應對求職族群生技非常重要。不過,政策若能在教育端以及企業端,以及青年世代、求職族群等,釋放更大對話空間,也能適時施力支持,讓政策更緊密接合各結構間的驅動,或許能看到更長效的發展。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怎麼樣的政策有助於同時打造符合市場,也符合年輕人期待的就業機會?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張苡庭

張苡庭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理事長

聯合國 SDGs 永續發展指標也強調青年透過參與解決社會議題來發展個人潛能。台灣作為世界的一份子,我們應鼓勵青年朋友動手解決全世界都深深有感的議題,同時創造收入,為自己創造自己期待的工作。另外,應建立鼓勵年輕人嘗試,並發展包容試錯的環境。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提供一定金額補助青年發展具有永續精神的行動計畫,我們鼓勵年輕人從微型計畫做起,並且降低提案的門檻和結案的難度,協會透過類天使投資人的角色和種子基金的機制鼓勵年輕人展開行動。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蔡文培

蔡文培

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德國的大學不會過度重視排名,而是相當注重與當地社區的產業合作,不論是農業、工業、科技等,能持續接合,形成一個很強健的社會網絡,大學也能兼顧自身的社會責任,發展出絕對的區隔。例如學生可以在下課後直接前往距離不遠的公司工作,或參與社會服務,自主性非常。甚至教授也會致力在周圍的社區,應用學術資源,深耕影響力,或是陪伴學生堆積對社會有貢獻的成果。因此,德國不少大學已然成為地區非常重要的社會支持體系,當然不僅大學,國中、高中的走向也都是以與社會共融為基底來治理,當然這一切,也需要政府及整個社會很大程度的支持才能做到。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延伸閱讀 Read more

聽到了嗎?年輕世代需要什麼樣的住宅政策?

聽到了嗎?年輕世代需要什麼樣的住宅政策?

在許多人的觀念裡,「買房」是人生必經的目標以及過程,但是隨著房價的高升,基本薪資與房價的漲幅不成正比,「住不起」似乎已成為民怨之首。當年輕人不再視「買房」為人生必要成就時,到底什麼樣的「住」對新世代來說才有價值?

2022-07-13 18:30:00

企業「創新」轉型,城市發展與永續不只二選一

企業「創新」轉型,城市發展與永續不只二選一

做為社會、城市的一份子,企業追求成長的同時兼顧永續責任,已是必然趨勢。然而,企業該如何跳脫既有經營思維,不再只是被動符合 ESG 要件,而是積極打造出有價值的「永續」?從資金面、政策面,該如何引導企業永續創新?

2022-07-20 11:50:00

全球碳排最大戶,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永續城市政策?

全球碳排最大戶,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永續城市政策?

極端氣候頻繁出現,永續,已是鋪天蓋地的熱門議題,ESG 變成商業界最受歡迎關鍵字。然而,我們似乎都忽略全球碳排放、廢棄物大戶 ─ 「城市」的責任。2022 地方縣市長選舉年,《旭時報》陪您探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城市永續政策?

2022-07-06 12:30:00

理工才吃香?文法商畢業生能搭上數位浪潮嗎?

理工才吃香?文法商畢業生能搭上數位浪潮嗎?

被喻為科技島的台灣,各行各業走向數位化、自動化已是趨勢,過去許多需要人力完成的工作,在數據化的今日,只需幾秒鐘就能完成任務。面對產業數位轉型,文組的學生要怎麼發揮其優勢,迎向智慧化時代?

2022-07-19 18:3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