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 氣候變遷、烏俄戰爭、疫情等狀況,讓全球糧食危機更為嚴重。
- 根據《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2021》報告指出,2020 年全球約有 8 億多的人口面臨饑餓,尤其因疫情關係,2020 年讓許多中低收入國家因經濟衰退,糧食不足情況更加嚴重,饑餓人數更是過去 20 年的新高。(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 COVID-19 加劇糧食斷鏈危機,台灣糧食七成依賴進口,需細思糧食安全問題
- 全球因疫情造成農業供應鏈斷鏈,以及消費減少,更突顯在地區域性採購的重要性。農民需要開始轉化土壤、作物、牲畜和天氣等數據,作為有價值的策略。(Mckinsey & Company)
- 台灣耕種土地面積較小,單位成本高,台灣勢必要準備好因應策略,發展新科技解決糧食問題是當前的剛性需求。(旭時報)
精準農業如何提高農業產能?
- 精準農業可以透過農業科技,針對土地、環境、氣候等的變異,給予新的耕作方式以提高產量、減少浪費,例如使用感測器、無人機、人工智慧等,分析土地和農場的最大潛力,以提高農場利潤,並減少氣候變化和污染。 (avirtech)
- 味全牧場自 2016 年起配合政府啟動「酪農產業升級 4.0」計畫,導入自動化設備,以及大數據分析管理,從「自動風扇」、「自動刮糞機」,甚至還有「自動刷背機」讓牛隻心情愉悅打造友善飼養環境,提昇生乳品質。(東森新聞)
- Calyx 透過專利的噬菌體氣體感測器,即時監測雞舍的空氣品質,配合大數據收集與分析,降低養殖戶所需人力,讓雞舍環境更加通風,提昇雞隻的健康品質與增加雞肉的換肉率。(詳見文末 Calyx 營運長陳奕廷的訪談)
- 以色列地理環境不利農業發展,但卻充份運用農業新創科技,帶來革命。例如:Prospera 透過在溫室中架設太陽能電板、攝影機、電子溫度計和濕度計、以及光線感測器等,收集現場數據,以人工智慧來分析判讀,再提出改善方式以優化農地。(數位時代)
- 中興大學土木系特聘教授楊明德帶領團隊,結合無人機與人工智慧技術監測山坡地與集水區。藉由無人機傳回的畫面,以及演算法推算農作物的含水量,提供農民最佳的收成時機。人工智慧系統能監控植物生長,並結合天氣、土壤等數據,提供農民施肥的時機與地點。(食力)
台灣精準農業的未來挑戰?
- Calyx 營運長陳奕廷提到,台灣小農因比較信賴自己的經驗,又受限資金支出,在推廣新技術應用進程上較慢。若是面對中大型雞肉整合商,會較容易推進。
- 好食好事新創發展經理林薇真認為,精準農業非常需要跨領域的人才,這會是接下來的挑戰,需產、官、學三方合作解決。
- 由於台灣農民普遍年紀較大、平均耕種農地面積不大,小規模經營,加上農地通常位處偏遠地區,網路資訊基礎設備不足,推動農業科技需克服農民新科技應用的知識水準、以及基礎硬體設備建置的問題。(電子時報)
面對政府推行「5+2」新農業,藉助各種創新科技發展提昇農民的生產力,新創團隊與輔導加速器業者如何看待目前市場與未來發展?請看以下《旭時報》與專家們的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