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近年台海情勢升溫,中共多次軍演,軍事活動與近距離的演習成為「新常態」,再加上外界對習近平武統台灣的推測,使台灣近年積極加強國防佈局,延長兵役即是其中之一。
- 蔡英文總統於 2022 年 12 月宣布兵役改革,為強化全民國防而調整兵力結構,將義務役延長至一年,適用於 2005 年後出生的役男,並將薪資從每月 6,500 元提高到 26,307 元。(BBC)
- 過去兩岸氛圍和緩,多數民意不認為中共會犯台,「縮短役期」成為總統候選人的政見,陳水扁總統執政後縮減到一年十個月,馬英九總統任內縮減到四個月。
- 但在俄烏戰爭爆發、台海情勢緊張下,蔡英文在選票壓力下仍做出改革,對外展現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財訊)
- 國軍編制調整:志願役為核心基幹、義務役為主要兵力組成。
- 編制 21 萬人的志願役組成「主戰部隊」,進行陸海空打擊任務 ; 義務役組成「守備部隊」,負責國土守備與基礎設施維護,並支援主戰部隊、協助民防。(中央通訊社)
- 引進美軍訓練模組,使兵力符合現代戰場需求。
- 役男會經過五階段的課程,包含 8 週的入伍訓練、18 週的駐地訓練、7 週的專精訓練、13 週的基地訓練,最後是 6 週的聯合演訓,強調步槍兵的實彈射擊數不會低於八百發,另加入刺針、標槍等飛彈及無人機操作。(遠見)
-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提醒,在敵人上岸前會先攻打基礎建設,出現糧食短缺、能源不足問題,除實彈化射擊外,仍不該忘記訓練分送食物、指揮交通、修跑道等後備體系。
- 針對此改革,美國在臺協會持贊同態度,認為此舉彰顯台灣對自我防衛的承諾,未來會持續協助台灣維持自我防禦能力。(聯合新聞網)
除延長役期,台灣如何自我防禦?
經國際戰略研究所(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統計,中國的現役部隊人員有 2,035,000 人,反觀台灣僅有 163,000 人,除陸海空軍外,中國還有戰略導彈部隊、戰略支援部隊等其他軍種,兩岸武裝力量懸殊。(BBC)
- 發展「豪豬、刺蝟、毒蠍戰略」的不對稱作戰。
- 學者提出不對稱作戰概念,刺蝟雖體型小,但全身長滿尖刺,藉以防範更兇猛的大型掠食者。台灣可利用大量小型、移動有彈性的武器來自我防禦,如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簡稱海馬斯)、無人機、反艦導彈等。(大紀元)
- 跟美國購買軍備,接軌北約的裝備規格。
- 美國對台軍售常態化,拜登任內即有九度宣布軍售。第九度軍售內容包含 F-16 戰機使用的 AGM-88B 等兩款導彈,此為美國空軍現役最先進的中程空對空導彈,也會是台灣射程最遠的導彈。(BBC)
- 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說明,近年來買武器皆考量到中共的戰法,像刺針飛彈是為了強化短程防空、AGM-88B 反輻射導彈創造攻擊兩棲突擊艦的機會,美式的武器系統也不會有無法互通的問題。
- 提升社會韌性,建立民間防衛系統。
積極備戰的考量?被美國推上戰場?
- 「備戰」其實是「避戰」,提高敵人攻台成本。
- 台灣國軍的實力不可能與解放軍全面對決,林穎佑認為,戰略關鍵在於「嚇阻」,當我們有一定的軍事實力,中共需多方考量武力犯台的成本和代價,戰爭就不容易發生。
- 台美關係建立在國家利益下,不需過度疑美。
-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若中國武力犯台,有 46.5% 受訪者不相信美軍會協防台灣,認為美國僅利用台灣當作對付中國的旗子。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直言此為中共的認知戰,希望催眠台灣人「美國人不會來」、「蔡政府沒準備」、「國軍沒能力」,進而變成「投降論」,台灣人在意志上需保持團結。(聯合新聞網)
- 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所長歐錫富也解釋,美國為台灣安全的主要提供者,願意協助台灣的背後是台美利益重疊,不需做過多政治解讀。
- 親美不代表抗中,與北京的對話仍須謹慎處理。
- 林穎佑提醒,台灣只是小國,美中台三方互動主要取決於美中關係,兩岸是否能對話不全然是執政黨的責任,現在美中的敵意強、關係緊張,兩岸關係自然就不會好,可從社會文化嘗試開啟對話。
-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則建議,換黨執政可促進與北京的對話,雖兩岸的政治意識不同,若增加對話能降低戰爭風險,應該用各種方式緩和兩岸關係。
未來該如何?
- 黑熊學院執行長何澄輝指出,烏克蘭得長期抗戰乃因民間的防衛力量,戰爭時城市內的公共機能如醫院、交通、警局等仍正常運作,有穩定民心的作用,因此戰爭不僅是國軍的責任,整體社會從保衛人員到設施物資都要能逐步更新。
- 林穎佑呼籲民眾需對國防有基本認識,不是一聽到軍售就說有弊案、一聽到武器就說是二戰老裝備,國防單位須更透明化與民眾溝通,讓大家對國防有正確理解。
- 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柏州認為,中共會使用認知戰、統戰去瓦解台灣社會的抗敵意識,百姓應保持憂患意識,做好支援作戰的準備。
- 歐錫富補充,中國是最現實主義的「戰狼外交」,兩岸關係差與中國本身態度較有關,最近對台灣的態度放軟,未來可能有溝通的突破口。
海峽兩岸風險升溫,在中共密集軍演、美國增加對台軍售、兵役延長等情況下,百姓對台灣的國防現勢仍霧裡看花。兩岸會不會打仗?台灣真的有軍事實力嗎?請看《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