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中小企業永續轉型之路 1:減碳成本高、內部雜音挑戰大

中小企業永續轉型之路 1:減碳成本高、內部雜音挑戰大

Apr 26, 2023

圖片來源 - 彭光偉製圖

questionquestion

台灣繼提出 2050 淨零排放路徑,總統蔡英文再宣布研議成立碳交易平台,藉以達到國家減碳目標。政府一連串積極作為,讓國內企業面臨壓力,許多中小企業雖然目前不在政府規定減碳的產業類別,但面對國際趨勢,已經開始著手永續轉型。

客座總編輯 Guest Editor-in-Chief
彭光偉

彭光偉

時事分析員

此次與談人

李桂棻

李桂棻

大慶旅運社執行長

簡秀芬

簡秀芬

juliArt 覺亞永續長暨海外發展部副總

柳聖恩

柳聖恩

承恩食品總經理

吳佩娜

吳佩娜

阿聰師的糕餅主意協理

夏綾那

夏綾那

艾穎實業(臭味滾)創辦人

發生什麼事?

自 COP26 格拉斯哥氣候峰會提出 2050 淨零排放以來,全球國家紛紛響應,台灣也不例外。政府帶頭訂出減碳目標,台灣除了宣示 2050 淨零之外,也設定了 2030 減碳 24% 的目標。在政策的推動下,ESG 成了熱門顯學,企業紛紛追求永續目標,「減碳」更是各項永續作為中的重中之重。

  • 經過多年的溫室氣體盤查推動,企業漸漸意識到「用電」所產生的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量,是一股不容忽視的風險管理危機,不僅受到國際進出口貿易碳足跡的威脅,更可能為此失去品牌商客戶未來的合作機會。這正是近兩年來,「使用綠電」成為高度頻繁出現議題的最大原因。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 2021 年是氣候行動關鍵的一年,繼國際知名品牌陸續承諾碳中和,臺灣身為國際供應鏈的要角,淨零趨勢無疑對境內企業投下震撼彈。第 26 屆全球氣候變遷峰會(COP 26)將「全球以 2030 年做為中期碳排減量目標」為重大結論之一,可見氣候治理將成為未來 10 年,全球政府與組織第一優先處理的議題。 (勤業眾信)
  • 蔡英文總統提出成立碳權交易所的政策,證交所將與國發基金在今年中合資成立新公司「臺灣碳權交易所」。依現行規畫,新公司將由證交所主導,碳權交易是「先外後內」,先由國際碳權交易開始,國內碳權則待國內法規出爐。 (聯合報)
    • 國內碳權交易部分,將以「減量額度交易」,也就是環保署會對每一家企業設定一個減量額度,企業排碳量低於該額度時,可將多出的排碳量拿出來賣,反之則去購買碳權。 
    • 為避免台灣成立碳權交易所後,企業「只買碳權、不自己減碳」,環保署會對各企業買國內外碳權做限額且需認證,最終仍希望企業自己減碳。 


企業永續轉型的急迫性

全球綠色意識提高,不僅政府,包括投資機構和消費者也開始追求綠色或是符合永續規範生產的商品,這讓企業面臨不得不導入 ESG 或是永續發展目標的轉型壓力。

  • 根據 PwC 調查報告,2022 年 77% 的機構投資人會停止投資沒有 ESG 相關產品的公司。銀行在審理企業大型專案融資時,也將比照國際「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與「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準則(UNGP)」框架,來評估企業是否符合人權、環境、與社會等相關規範,作為是否撥款的考量指標。因此 ESG 對企業而言是關乎企業營運的發展機會,不論公司規模大小,都有實踐永續的迫切必要。 (商業週刊)
  • ESG 已是企業轉型新顯學,不論高碳排產業如鋼鐵、電力到一般性消費性電子乃至零售業,企業碳足跡追蹤管理與減排能力將成為競爭力關鍵指標之一,影響企業接單能力與獲利。2023 年的大碳時代或碳有價時代,許多行業將面臨更嚴峻挑戰,產業格局與疆界將擴大 。 (SAP)
    • 運輸業往純電移動發展,許多企業內部推動減少碳排,紛紛購置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然而在電動車與充電樁市場,科技新創與資通訊大廠的風頭更甚於傳統汽車品牌。
    • 在企業競爭優勢建立上,物料、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將被視為是重要的一環,且成為向供應鏈下游買家或品牌業主呈報的必要資訊 。
    • 新的消費世代崛起, Z 世代消費者在購物時,將比其他世代更重視產品的永續性價值而非品牌。
    • 投資人對企業經營與評價,將包含更多綠色指標永續作為


中小企業投入永續的挑戰與機會

在全球永續浪潮之下,企業如果不執行永續或 ESG 轉型,恐怕就會被淹沒在這波潮水之中。大型企業有充沛的資金和人力,在永續轉型過程中可獲取的資源相對較多,只要董事會有了共識,較容易上軌道。對中小企業而言,沒錢沒人,還要提高成本挪移人力處理 ESG 相關事務,就以當前的企業營運來說吃力不討好,但展望國際趨勢,似乎又不得不跟上永續腳步,因此容易陷入兩難困境。

  • 國發會於 2022 年 3 月發佈 2050 淨零排放路徑,除首當其衝之大型企業外,還有 19 萬家中小企業也即將面臨挑戰與考驗。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挑戰,許多企業都措手不及,更別說快速應對並展開策略,中小企業在數位能力與資源相對不足的狀況下更是困難重重。(數位時代
  • 台灣媒體曾經針對國內中小企業進行減碳議題調查,從最終收到的近三百份有效問卷中可發現,中小企業固然多半感受到壓力罩頂,但更大的麻煩,是減碳之路困難重重。(今周刊)
    •  若未來被課徵碳費,是否擔心將衝擊事業發展?高達七成的中小企業表示「擔心」,其中兩成三表示「非常擔心」。 
    • 當問及業者各自在推動淨零轉型上已有的相關作為時,回答「還沒有相關作為」的比重近四成,顯示台灣中小企業儘管普遍憂慮國際壓力、未來碳費上路的衝擊,但在具體行動上仍顯消極。 
    • 中小企業減碳卡關,經濟部工業局 2023 年 3 月出招搶救,其中一環,是打算成立各種產業聯盟,在產業鏈中「以大帶小」,由大企業帶領供應鏈內的中小企業投入減碳。(經濟部

《旭時報》為深入了解中小企業在永續轉型過程中的作為和挑戰,「中小企業永續轉型之路」系列將分為三個主題討論,分別為「減碳」、「永續人力培養」與「風險意識察覺」。此次邀請了五個不同產業類別的負責人和高階主管擔任與談人,並邀請各界專業人士加入討論,期望透過對話式交流,共同探討其公司永續轉型的具體作為,激盪出新的想法,為未來的永續轉型鋪路。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彭光偉

彭光偉 / 時事分析員

時事分析員

陳卓君

陳卓君 / 副總編輯

審訂

深度對談

內容篩選

受邀會員 Salon Guests 0 位會員參與了此議題

question
question
永續議題這麼熱,許多公司已經開始著手永續轉型,你們對於企業永續有什麼樣的認識? 5 則對談comments 2y
夏綾那

夏綾那

艾穎實業(臭味滾)創辦人

我們公司做寵物用品,是自行研發、生產,剛開始接觸永續還停留在比較表面階段,本來覺得透過包裝材料或是原料的改變,就能為社會多做些什麼,但繼續往下深入了解,才知道 ESG 有三個面向,包含環境、社會和治理,也才知道在這三個環節裡面,我們能做的事情其實還可以更多更好。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桂棻

李桂棻

大慶旅運社執行長

我們是澎湖第一個拿到永續認證的旅行社,認證過程有 12 個指標,和一般企業要做 ESG 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大方向和理念是一樣的。我認為永續旅遊就是盡量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方向走,雖然無法在一開始全面,能做的我們都會努力去執行。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柳聖恩

柳聖恩

承恩食品總經理

我們是做食品原料的家族企業,但是在念大學時期,我參加的社團就是服務型社團,一直到現在我都覺得為弱勢服務是很好的價值觀,因此我進公司的時候就想把這樣的價值導入,對整個企業來說也會有正向循環,因此我很早就希望把公司轉型成 B 型企業,但轉型這件事情,還是必須要由公司董事會同意,某次開會,一位董事,其實就是我哥哥,就說是時候轉型了,我當然就全力支持,要讓公司的營運除了符合 ESG 的理念,也能推動社會服務。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簡秀芬

簡秀芬

juliArt 覺亞永續長暨海外發展部副總

我們的產品專注在頭皮養護,我們發現自己的產品真的幫助很多人解決困擾。公司創辦人認為,一個企業要存在必須對世界帶來價值,因此我們開始導入永續的理念和做法,也在2020年通過B型企業認證。我們持續為弱勢單位提供免費的產品、檢測服務,而員工也能享受每週五運動時間、運動獎勵、育兒補助等等,打造樂活的職場。當然永續不是只有提供資源、提供服務,我們透過B型企業的五大面向,用科學化的方式進行影響力評估,讓我們發現覺亞在環境友善、社區扶植的表現特別優異,也看見在員工照顧、客戶關係、公司治理方面,已經做到哪些好的措施,進而展望未來,更全方位的發展公司的永續行動。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吳佩娜

吳佩娜

阿聰師的糕餅主意協理

我自己是阿聰師第二代,父親已經把品牌名稱打響,我要如何讓他延續下去,是非常大的挑戰。食品業最注重的就是食品安全,我們在原料的取得上,不斷要求來源品質的掌握,減少不必要的風險。我認為品牌永續,需要讓企業接觸到更多角落,除了現在所有企業都注意的減碳,我們也朝向社會服務、結合在地創生的方向,讓永續可以具體落實。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Pocky

Pocky

社會人士

非常支持創辦人的想法,家裡有養貓貓,每次購買貓砂的時候都會特地把包裝留著當垃圾袋使用,想著袋子還能怎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聽起來不管是更換原料,或是改變製程,對企業來講都是很大的賭注和成本,因為你不知道改變之後的效果如何,在做這些決策的時候,你們有遇到什麼樣的障礙或挑戰嗎? 13 則對談comments 2y
李桂棻

李桂棻

大慶旅運社執行長

有一塊很大的挑戰就是我們要如何去和客人溝通交通工具或是旅遊行程的改變,因為客人出來旅行就是希望全程搭遊覽車,舒舒服服,只要到了定點下車觀光,所以在溝通上我們花了滿多心力。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柳聖恩

柳聖恩

承恩食品總經理

因為 ESG 的範圍很廣,這不是我們企業可以自己獨立思考執行的,所以申請了 B 型企業的加速器輔導我們朝這個方向發展。當我們朝著這個架構去走的時候,我有發現跟我們過往公司運作的習慣和人力分配是有很大差別的,這也是一個大挑戰...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簡秀芬

簡秀芬

juliArt 覺亞永續長暨海外發展部副總

所有事情都會有挑戰,但我覺得我們已經比其他企業幸運,因為老闆是支持我們所有的永續作為。一般企業要做這些,老闆會問可以賺多少錢,或是什麼時候可以賺錢,那員工可能就沒話說了。但挑戰還是不少。舉個例子,我們想做無包裝填充,讓消費者自己拿填充瓶來裝洗髮精,這樣我們就不用製造瓶子了,雖然想得很美好,但台灣的法規是禁止的,台灣可以允許食品裸裝,但是化妝品不能,法規規定一定得在認證的工廠中包裝。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夏綾那

夏綾那

艾穎實業(臭味滾)創辦人

我們很常面臨內部聲音的挑戰,部分同事會說:「沒有人在做你為什麼要做?」因為獲利降低、成本升高,成本升高到底要做什麼,誰又看得到呢? 消費者在乎嗎?但是因為這間公司我是老闆,所以比起其他企業來說,我想推動的轉型,會相對容易一點...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吳佩娜

吳佩娜

阿聰師的糕餅主意協理

硬體設備對我們來說都還算能掌握,但食品業最害怕的還是原料出現問題,如何和芋農有密切良好的溝通管道,其實也是我們品牌在轉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之一...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桂棻

李桂棻

大慶旅運社執行長

所以我們知道在短時間之內,旅遊業的有些制式活動或運作方式可能很難完全符合ESG的理想狀態,但是只能透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各位都談了自身企業對於永續的認知,接下來想請各位談談「減碳」。國家推動 2050 淨零排放,「減碳」幾乎成了全民運動,這也是國際趨勢,很多不是在政府要求減碳的產業別企業,也都開始主動進行碳盤查甚至減碳作業,你們也有這樣的規劃嗎? 11 則對談comments 2y
簡秀芬

簡秀芬

juliArt 覺亞永續長暨海外發展部副總

我認為減碳最有效的,就是企業領導人樂意減碳,這樣整個企業才能放手去做。我們製造洗髮精,需要容器充填等,某種程度上就是在製造碳排,在有了永續意識之後,覺亞創辦人對整個社會責任還有負責任的生產這件事情非常在意,在產品面和生產面我們就開始有政策改變。產品原料我們使用天然來源的甘草次酸,這也是很多醫生推薦的成分,能夠達到養護頭皮效果,又不含藥,沒有副作用。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夏綾那

夏綾那

艾穎實業(臭味滾)創辦人

我們也是從包裝的材料開始改變做起,因為我們做寵物清潔用品,有很多瓶瓶罐罐,材料的選擇就很重要。我們選用經過 PCR 環保認證的材料製作瓶器,其他只要跟塑膠有關的包裝材料,都是使用 GRS(Global Recycled Standard,全球回收標準)的塑膠材料認證原料...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柳聖恩

柳聖恩

承恩食品總經理

包材真的是很大的重點,我們很多的包材是以塑膠類為主,不過我們現在就是將包材分類,以環保可分解的塑料替代,當然這會比較符合減碳和永續的理念。更重要的就是工廠在能源使用的改變...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桂棻

李桂棻

大慶旅運社執行長

旅遊業在減碳的作為,可以分為公司內部和外部兩個面向。辦公室裡面我們已經不提供紙杯和一次性用品,鼓勵同事自己帶環保杯、餐具在公司用餐,這雖然是小小的動作,但也是要花一段時間去達成共識和習慣。燈具換成節能燈炮這是一定的,其他在辦公室的的細節,包括碎紙機、冷氣、除濕機、甚至連馬桶都全面換成有節能標章認證的。我們有請清潔人員打掃環境,在清潔用品的選擇上,必須挑選環境友善的產品,這樣在使用過後水流進排水系統,就不容易造成汙染。別看這些都是生活細節或不起眼,但在永續認證過程中,這些改變都可以提供具體的數據和資料,從小地方著手也可以有很大的轉變...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吳佩娜

吳佩娜

阿聰師的糕餅主意協理

食品原料除了要確保來源的穩定和安全,運送過程也有可能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所以阿聰師的原料選擇,堅持使用大甲的芋頭,一方面芋農長期合作,了解彼此的要求,另外生產、收成、檢驗、運送一直到成為原料的過程,都是在台中大甲完成,減少了長途運輸的碳排放...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氣候環境的破壞,加速社會對環境議題的重視,台灣政府設下減碳目標,其實對企業也是很大的挑戰,不過我認為這都是該做的。公司往永續轉型,也開始添購綠色減碳設備,並且有設定目標時程逐步汰換老舊機器。新機器的設計對於減碳是有幫助的,我們近期也開始投入碳盤查的計算,如此才能知道問題來源以及需要改進之處。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簡秀芬

簡秀芬

juliArt 覺亞永續長暨海外發展部副總

在包裝包材上,則是用 PCR(post-consumer recycled resin)回收的再生塑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旅遊業雖然沒有生產線,但是在帶團過程中的交通排碳,要如何減量,真的是很燒腦的過程,大慶的旅程彈性變化,看得出在努力改善這方面的難處。阿聰師和承恩食品也有提到,要在製程設備和用電上的改變,那覺亞和臭味滾除了產品包裝包材的選定,製程上有什麼不一樣的計畫嗎? 5 則對談comments 2y
簡秀芬

簡秀芬

juliArt 覺亞永續長暨海外發展部副總

在製程上面我們已經導入再生能源,在 2021 年,我們總部就已經使用了 10% 的綠電,我們的規劃是要把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逐年增加,去年開始,工廠的用電也部分使用太陽能。不過我們並不只是關心自己企業的碳排放,我們也希望可以影響整個供應鏈廠商一起加入減碳計畫。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夏綾那

夏綾那

艾穎實業(臭味滾)創辦人

我們在製程上就是把原本要加熱的過程拿掉,這樣就可以降低不少的碳排量...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簡秀芬

簡秀芬

juliArt 覺亞永續長暨海外發展部副總

我們當時有計算過,如果使用綠電,和當時公司的電費比較,雖然有增加不少,但是這樣的成本對公司來說還是可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除了計算碳排,怎麼創新思考 ESG 之中的「E」?

除了計算碳排,怎麼創新思考 ESG 之中的「E」?

全球產業拚淨零之際,身為世界科技代工中心之一的台灣,扮演著關鍵的角色。「E」– 環境,是目前企業實踐 ESG 的首要順位,但做好碳排管理就是實踐 E 嗎?企業還可以怎麼做?

August 03 2022

社會急速變遷,企業如何以積極「社會創新」實踐 ESG?

社會急速變遷,企業如何以積極「社會創新」實踐 ESG?

大眾對於 ESG 中的環境議題並不陌生,但對於 S 所代表的社會層面所涵蓋的範圍,卻不見得十分了解。在 ESG 中的「S」與過去的企業社會責任有何不同?面對社會快速變遷,企業該如何有積極的「社會創新」作為?

September 07 2022

淨零碳排來得比想像快!零碳轉型台灣能怎麼做?

淨零碳排來得比想像快!零碳轉型台灣能怎麼做?

地球暖化持續升溫,攝氏 1.5 度成為人類能否存續的關鍵數字。為避免氣候持續惡化,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唯一途徑。這目標看似遙遠,但多國政府與大型企業已動作頻頻,台灣企業「不做就拿不到訂單」的現實壓力下,該如何零碳轉型?

April 06 2022

全球碳排最大戶,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永續城市政策?

全球碳排最大戶,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永續城市政策?

極端氣候頻繁出現,永續,已是鋪天蓋地的熱門議題,ESG 變成商業界最受歡迎關鍵字。然而,我們似乎都忽略全球碳排放、廢棄物大戶 ─ 「城市」的責任。2022 地方縣市長選舉年,《旭時報》陪您探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城市永續政策?

July 06 2022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