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企業永續轉型是不可逆的趨勢。企業執行 ESG 策略、編撰永續報告書,揭露永續相關非財務資訊等已是現在進行式。但是當中小企業永續轉型起步走時,經常面對重心不同的永續相關非財務資訊揭露框架和要求,以及百花齊放的 ESG 評比準則,往往踏上燒錢且效益未知的道路。如何縮短企業選擇適合的永續評估工具與時間,是中小企業永續轉型迫切需要的。
- 自從企業永續成為機構投資人評估的重點後,國際上 ESG 評級如雨後春筍,現今已有 30 多家評級機構,發展出超過 600 項永續評級 (ESG rating)。但是相異的評級機制各有一套評核方法,導致各機構在「評級範疇」與「指標權重」的差異形塑了評級之間巨大分歧。現在市面上不統一的永續評級標準容易增加企業遵循的困難。(CSRone)
- 企業著手進行永續報告書撰寫時,常見的現象是面對滿滿的英文縮寫大雜燴: GRI 、 SASB 、 TCFD 、 CDP 、 UNSDG 、 SBTi …產生無從著手的困惑。事實上,目前 ESG 報告撰寫框架並沒有單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
中小企業永續轉型的資訊揭露準則為何?
「具體來說…什麼是永續?我們要怎麼做才符合永續?」這是企業入門永續時常見的疑惑。企業往往得透過兩種方式展現其永續作為或績效,一為發布永續報告書向企業利害關係人溝通;二為參與由第三方機構設立的 ESG 評級,藉此展現其在同業之間的永續成績。
- 永續報告書功能一來是提升企業永續透明度,二來是展現企業永續轉型決心。企業撰寫永續報告書的優點為吸引資金挹注、回應利害關係人需求、應對法規範。雖然ESG報告撰寫框架無統一標準,但是選擇哪一個框架,取決於報告給誰看,以及揭露框架的核心重點與企業核心業務的關係。(今周刊)
- GRI 準則:非財務資訊的通用語言,普及性高。是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在 2016 年所推出了永續性報告的全球標準。為組織提供了一種公開非財務資訊的通用語言,撰寫對象為多方利害關係人,是最綜合性質,不具有特別目的性的報告書標準,因此也為最多企業採用。2023 年改版 GRI 準則強化「提升永續報告書資訊揭露的全面性」、「將人權與盡職調查納入揭露標準」、「增加永續報導的可信度」3面向。
- SASB 準則(永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以「投資人」為主要溝通對象,具備 11 類產業對財務重大影響的量化指標,供決策者與投資者評估個別產業的機會和風險。SASB 架構中有 26 項產業通用的評估議題來詮釋「重大性地圖」(Materiality Map),議題橫跨環境、社會資本、人才資本、商業模式創新以及領導治理等 5 大面向。SASB 為我國金管會推動「公司治理 3.0」所訂立 8 類產業永續指標的參考,下階段還要再推動 14 類產業永續指標。
- TCFD 準則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準則):以「投資人」為主要溝通對象,著重氣候風險。架構為氣候之「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4 大要素,藉此讓企業有效管理氣候變遷之風險與機會,並協助定價為財務資訊,提供投資人及管理者以財務資訊衡量企業的氣候重大風險。使用 TCFD 優點,一為展現公司氣候變遷治理成效,二為因應金管會要求,三為接軌國際企業要求。(bsi)
- TNFD準則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準則):以「投資人」為主要溝通對象,著重自然與生物多樣性風險。由於 TCFD 框架無法彰現企業所面臨的全面性自然相關風險,在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逐漸受威脅情勢下,需要一套鑑別架構呈現此類風險。TNFD 架構類似 TCFD,為「治理」、「策略」、「風險與影響管理」及「指標與目標」4 大要素。(CSRone)
參考ESG評鑑指標建立企業方針
企業可藉由參加永續評比展現自己優於同業在 ESG 方面的努力,藉此提升吸引資金機會。安永台灣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曾于哲指出,揭露相關資訊不久將會成為上市櫃公司的義務。換句話說,就算你不參加評比,別人也會評估你,如果看不出企業的付出,恐怕會影響到股價和商譽。由於 ESG 的相關評鑑機構多,標準也各自不同,企業可以透過評比的品質、實用度,以及ESG評鑑的側重項目,選擇能展現企業亮點業務的評鑑機構,參考評級架構作為永續轉型的工具。
- 標普道瓊永續指數 (S&P DJSI):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永續發展指數的評比機構。以經濟、社會、環境 3 大面向為企業打分數,並以投資角度檢視企業營運的風險與機會。前 10% 的企業將入選為「DJSI World」,作為全球投資人衡量企業非財務面成績的重要指標。
- 標普 500ESG 指數 (S&P 500):全世界通用的評比標普 500ESG 指數 (The S&P 500 ESG Index),是基於標普 500 指數遴選的名單,再經由 ESG 評比篩選,過濾菸草、軍火產業等低永續企業,並從各行業中剔除最差的 25% 公司,最後再根據排名篩選出各行業市值前 75% 的公司。不過機構採取的研究方法會直接影響評比結果,引發業界對評比的質疑。
- 明晟永續指數 (MSCI):由摩根史坦利發行。評級架構為 E、S、G 三大範疇,2023 年版本中又細分為 10 大主題和 33 個關鍵議題。透過主要衡量指標、衡量風險程度、衡量風險管理能力 3 步驟將企業分為「領先」、「平均」和「落後」。評分時根據產業領域給予每個議題不同的權重,最後計算分數得出企業的 ESG 評級。 MSCI 官網可查詢其他企業的評級。
- CDP(原碳揭露計畫):CDP為全球性的非營利組織,鼓勵企業揭露的面向為環境保護。透過企業回覆的問卷評價其投入氣候變遷、森林、水資源安全的資訊,以利投資人及政府評估氣候變遷帶來的潛在風險或發展機會,有助於企業永續經營策略的發展。
- Sustainalytics ESG:重視 ESG 風險。評級架構為將 ESG 風險分為可控制風險與不可控制風險兩類,在可控制風險中,又區分成公司以控制之風險與未控制之風險。評級方式是針對企業在公司治理、ESG 關鍵議題和各產業的獨特議題進行評分。評級分數代表 ESG 風險的程度,因此分數越低代表 ESG 評級愈好。(PyInvest)
- 富時永續指數(FTSE Russell):結合業績的 ESG 評級。FTSE Russel 的 ESG 評級是基於 ESG 的公司 ESG 績效評估系統。ESG 評級包含來自 47 個國家/地區的 7,200 多只證券,並基於對公司層面業績的系統分析。企業名單會排除涉及菸草、核武、煤礦等產業,並依據 E、S、G 三大面向、14 個主題和 300 個指標為企業評比。
中小企業該未來可以怎麼做?
- 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莫冬立認為,企業可依照永續的「目的」來選擇與混用現有準則,中小企業入門永續的務實作法,是使用 GRI、SASB 等準則撰寫永續報告書。
- 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直言,永續轉型起步走最重要的動力仍然是老闆的決心。
選對工具才能讓企業快速掌握適合本業的永續輪廓,縮短轉型的陣痛期。面對「No ESG No Money」的趨勢,《旭時報》邀請長期關注企業永續的學者葉欣誠與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深度訪談,更詳盡地討論中小企業永續轉型初期如何選擇合適的永續工具,讓入門永續起步走得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