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為因應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帶來的衝擊,並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內,各國紛紛推動減碳目標,台灣也沒置身於外。蔡英文總統宣示 2050 淨零,並設定 2030 減碳 24% 目標後,國發會2022 年將「綠色金融」列入淨零排放路徑的12項關鍵戰略之一,金管會也順勢啟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3.0 願景。
- 綠色金融方案主要希望金融業能主動因應、掌握氣候相關風險與商機,導引企業減碳,透過企業貸款、個人投資、金融商品等機制,將資金投入綠色永續發展,減少對氣候帶來負面影響,期盼達到兼顧環境和企業發展的共利商業模式。
- 證交所也與國發基金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以「先外後內」方式,由國際碳權交易開始,國內則推動「減額交易」,企業碳排量若低於環保署規定,就可將多出的排碳量。
善用金流力量當永續領頭羊
聯合國曾經預估,全球推動淨零在2030年平均每年得投入4兆至6兆美元,金融體系勢必得共同參與;台灣亦是如此,政府除要求上市櫃企業推動永續發展,並列為公司營運策略,銀行也利用金流力量,扮演以分配資金引領永續生態發展角色,推動企業轉型落實節能減碳。目前台灣已經有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透過貸款、投資、金融商品等,協助企業轉型。
- 綠色貸款:銀行提供企業貸款資金,資金需使用於友善環境的綠色項目,如發展再生能源,或是能源循環使用,銀行以優惠利率提供企業發展永續誘因。
- 綠色投資:常見發行股票、債券、ETF等金融商品,透過資本市場,協助重視環境、永續發展企業集資,讓企業得以研發轉型升級,形成正向循環。
未來該如何?
永續意識走在前端的歐盟,已明確制定綠色金融規劃;若參照歐盟規劃,各國金融業未來須明確定義信貸融資用途,未明確定義資金用途的業務活動須分類,金融業客戶也將分類,並要求客戶揭露減碳資訊。
- 國內中小企業礙於資源、規模不足,使得企業對綠色金融認知不足,銀行業者建議,未來企業可透過財務性和非財務的技術支援等方式,更了解永續發展重要性。
- 銀行業目前已針對企業提供特定ESG融資方案,希望能和企業在節能減碳,轉型永續發展的道路上,一同創造三贏。
金融業在產業轉型和推動上長期扮演重要角色,但要銀行願意掏錢,或讓投信看上潛力價值,還是得靠企業本身的真材實料。在中小企業永續轉型需求中,金融業能夠提供哪些協助?能讓綠色金融業者出手相助的關鍵點又是什麼?《旭時報》透過和銀行以及投信機構高階主管的討論,提供企業更具體的參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