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24 歲的紐約工程師 Zaid Khan 在 TikTok 上傳一則短影音,提到「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的概念,表示「不是真的辭職,而是辭掉心中追求卓越的自己」,影片在兩週內獲三百萬觀看次數。(Wall Street Journal)
- 民調公司蓋洛普報告指出,美國有一半以上勞動力處於「安靜辭職」狀態,只做最低限度工作,不企圖多做或做得更好,符合「工作不投入(not engaged)」的定義。(GALLUP)
- 104 玩數據發現,有約 30.8% 員工正在「安靜辭職」,而工作僅「做完」而非「做好」更佔 73.8%,平均每十位員工就有三位消極應付主管。(104 職場力)
- 在「安靜辭職」風潮下,社群媒體出現「拿多少錢,做多少事」標語,標籤 #ActYourWage 的影片在 TikTok 累積 6,330 萬次觀看,提倡在職場上設立界線、保護身心健康。(Insider)
為什麼會出現此趨勢?
104 玩數據公布調查,會有安靜辭職心態的員工,五大原因為「未獲得相對應的薪資報酬」、「不認同公司、主管的價值觀與目標」、「想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不了解工作的價值與意義」、「不想承擔賦予重責後的壓力」。(104 職場力)
- 後疫情、時代變化下,造成身心的倦怠與疏離感。
-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 2021 年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 Report),新世代經歷氣候危機、種族不平等、美國槍支暴力、烏俄戰爭、經濟衰退等情形,身心健康受影響,其中有 80% 的人容易抑鬱、焦慮和失望。(World Economic Forum)
- 疫情後,年輕工作者認為自己「在工作上受到關心、提拔及成長」的比例下降 10%,而在遠端或混合辦公的人,僅不到四成知道主管對自己工作的期待,顯示員工與雇主的脫節。(GALLUP)
- 勞力與工資未達平衡,轉而重視身心健康。
- 與其說是反對工作,不如說是拒絕工時長、無薪加班的高壓型態,希望為家庭、朋友、個人愛好空出時間,建立工作外的豐富生活。(BBC)
老闆與員工該如何應對?
當 Z 世代進入嬰兒潮、X、Y 世代主導的職場時,會有處事的差異是必然的。以下由 104 集團行銷長張寶玲和國際職場教練張淳絪針對安靜辭職,給予主管與員工的職場建議。
- 主管應帶著員工在「意義」層面達到共識。
- 當前經濟環境下,Z 世代會感覺不管多努力做,格局還是很小。主管可帶領員工把眼光放高,思考「透過這份工作、這間公司,我正在為這個社會創造什麼價值?」
- 另外,公司願景對 Z 世代非常重要,企業要能將自己與社會、世界連結,當其使命與員工價值觀相符時,員工就會願意投入。
- 對於任務內容、組織發展有良好的雙向溝通。
- Z 世代接收資訊的速度快,主管只要做好溝通,把目標、任務時間、公司資源、檢查時間(checking point)講清楚,再來就放手讓他發揮,主管在旁觀察與陪伴即可。
- 若想藉由斜槓增加成就感,需與本業加乘。
- 年輕時「應增加本金而非利息」,與其做很多無連結的副業,不如先把本業顧好,再去延伸職涯第二曲線,用時間和經驗累積出一致性的技能(skill sets)才是重點。
未來該如何?
- 員工若有安靜辭職心態,短期來看企業會吃虧,但張淳絪預測長期下來,企業一定會找到保持績效的方式,而這些未累積 skill sets、安靜辭職的人將被淘汰,因此 Z 世代還是要懂得激勵自己。
- 張寶玲鼓勵年輕人,與其消極的安靜辭職,不如正面積極的處理,不管是轉職、做好時間管理、做與本業加乘的斜槓、把握學習資源,才是負責的做法。
「安靜辭職」並非新的概念,但在環境變化下,大家開始重新定義「工作」在生命中的位置。該如何看待此工作態度?主管應用什麼方式管理新世代員工?請看《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