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面對日增的永續轉型壓力, ESG 績效成為企業風險管理及提升財務績效的關鍵,引發各方關注。ESG 不僅是話題,也是企業追求永續的指南。然而,台灣 98% 的中小企業,數量高達 159 萬家,對 ESG 的實施路徑和資源的尋找感到困擾。提升永續競爭力雖艱難,但企業需找到更有效且針對性的方法與資源,縮短策略擬定至執行的鴻溝,讓中小企業更快確實地邁向永續轉型。
- 台灣中小企業數位化不足,缺乏資源建置 ERP 、 MES 系統及進行碳盤查,欠缺相關人才與知識。(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
- 儘管良好 ESG 表現可降低風險及提升財務績效,許多中小企業對 ESG 實踐的首步感到迷茫。(CSR@天下)
- 雖然大型企業已落實 ESG ,近 160 萬家中小企業在有限資源下,亟需外部專業協助,以加速企業永續發展。(ESG今周刊 )
網路資訊雜沓,如何邁開實踐ESG的第一步?
多數企業獲取資訊來源常來自網路,或是向供應鏈上下遊尋求建議。然而,網路資訊雜沓,不易得到具體且實用的指南;再者,產業上游往往是已有成熟實踐 ESG 策略經驗的大型企業,實施方式與評鑑標準並不一定試用於中小企業。
- 釐清資訊、找到關鍵資源
- 資源整合專家薛煒立認為,企業領導者第一步要盤點企業現有資源、了解企業當前資源配置情況和商業模式,如營運流程產生的數據、技術、資金與員工能力等,並隨市場變化調整資源配置並檢視企業本身在 ESG 上的績效。
- 釐清眼前企業面臨永續轉型所遇到的問題,從「風管價值」著手,檢視問題的根源。
- 設定 ESG 轉型目標,並確立標準,設定可量化的目標與指標,才能具體計算現有資源和所需資源之間的落差。
資源哪裡找?
2023 年 Google Cloud 發布的「 Google Cloud 永續調查報告」中指出,企業往往會因資源少而使永續轉型的推動更不可控,顯示資源取得的重要性。資源主要涵蓋資金、技術知識,以及專業人力,而資源取得的渠道可分為政府部門、民間企業或組織和同業互濟。然而,公部門的資源散分於環保署、經濟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多個不同部會,對於中小企業尋找必要資源形成阻礙,使得企業在面對政策時雖能見其存在,卻難以實際利用。
- 政府在推動中小企業執行 ESG 策略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更是中小企業獲取 ESG 資源的重要管道。政府可以透過財政補助、輔導專案及人才培訓等措施,鼓勵企業發展綠色產業。
- 直接補助:依據 ESG 相關議題的重要性及普遍性排序,政府的補助可分為「節能減碳」、「數位轉型」、「智慧製造」和「產品研發與加值」4 大類,而補貼資源則多集中經濟部轄下局處。補助內容則涵蓋節能設備、能源監控設備的購置補貼、前瞻淨零排放技術研發計畫資金補助,或針對現有產品進行優化之智慧製造創新加值應用的資金補貼。
- 間接媒合:政府下設新創事業創投基金及計畫執行中心及資源媒合平台,如新創天使資金或是專案貸款等,亦為中小企業取得外部資金資源之渠道,其提供綠色數位轉型、節能設備的採購和綠色技術發展之資金,或協助媒合國際合作夥伴協助企業技術升級。
- 國際認證及技術輔導:獲取國際認證、符合國際標準成為企業展現 ESG 實踐的重要步驟,且對於企業開展國際市場具有不可或缺的效益。經濟部工業局目前已有多個專案輔導中小企業實施碳足跡盤查;而部分地方政府亦成立中小企業的 ESG 輔導團隊協助中小企業從「零」開始導入 ESG,並提供企業相關諮詢服務。
- ESG 人才培育訓練:專業且具備 ESG 知識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資源。企業可借重經濟部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產業學習網上所提供之 ESG 線上相關課程或參與工研院開辦之相關 ESG 人才培育計畫培育企業內部人才。
未來可以怎麼做?
- 曾經輔導企業取得千萬元補助的資源整合專家薛煒立認為,民間企業或組織也為中小企業提供實現 ESG 的資源。
- 林玄龍透過政府資源升級塑膠產線的製程,結合同業成立公會,以打群架的形式更容易取得國內外資源。
- 產業公會或同業互濟則可以在軟體、硬體和人力資源方面提供協助。他們可以協助媒合 ESG 人才,或透過協助企業與專業顧問機構接洽,亦可協助開設企業內部人員的 ESG 相關內訓課程,提升人力資源的專業度並提供資料管理平台或碳管理平台協助企業管理 ESG 績效相關數據。
對多數企業而言,引進外部資源,不但能提升公司營運的品質,增強競爭力,也協助業主把公司帶往更永續的道路前進,只是要找對資源並不容易,更是現今中小企業面臨永續轉型時的現實困境,《旭時報》透過訪問資源整合專家,幫中小企業盤點資源,讓企業主更省心省力,推升營運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