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從傳統金屬製造業起家的敏鈞精密,在二代接班後,秉持著企業發展得往更精、更高端、更有附加加值的精神,跨領域角逐門檻極高的「航太工業」,也為傳統產業導入數位化,做到創新傳承。
- 過去航太領域由全球最大的兩家飛機製造商 – 波音以及 Airbus 搶佔,其背後有一條龍式的供應鏈支持,因此航太領域並非台灣的強項。
- 在 80 年代,台灣自製的國產「IDF 經國戰機」,促成首波航太商機。不過當時合作關係相對封閉,若錯過航發中心開啟的供應鏈招集機會,便無法進入。
- 第二波商機則在長榮集團決定跨進製造之際,這也是敏鈞精密踏入航太的契機點。
- 而今日,擁有「製造代工出口」優勢的台灣,在 PwC 所發佈的 2021 航太製造業吸引力評比報告中的全球排名,也已來到了第 11 名。
- 雖然敏鈞精密原本就有機械加工的背景,但面對更為精密的航太組件,仍有必須克服的痛點,促成數位轉型的動力。
- 航太攸關飛行安全,除了專業技術,另一關鍵則是需要超乎一般製造業標準的「管理」。因此從訂單、原料,到每一個生產站, 須符合 AS9100 國際航太認證要求,必須完整追蹤且紀錄所有資料。
- 零部件精度的要求也比一般民生用品或機械高出許多、允許的容差範圍小。為了維持良好的製造品質,敏鈞改變悶熱、燈光昏暗和充滿油氣的傳統產線,打造舒適明亮的工作環境。
如何實踐數位轉型?
根據勤業眾信的報告,隨著疫情走向尾端、各國國境陸續開放,受疫情重挫的航空業也逐漸回歸正常,2022 年是小型與中型飛機需求度回升的重要年度。面對商機復燃,導入創新的數位化以及智能工廠,將會是競逐市場不可或缺的部份。而敏鈞精密又是如何實踐的?
- 達到「資料追溯性」:導入了數據化以及自動化的工具,整合及串聯經營管理作業與產線機台系統,完整管控製造流程。
- 符合「零件品質控管標準」:有別於使用以往人為運算的「三軸」機械,選用精密度高的「五軸」先進設備,且唯有數位軟體才能驅動該機器,以利資料的保存、製程的穩定,以及進行製造前的數位模擬。
- 工業局提供企業優惠貸款以及科專補助,支持敏鈞精密在製造上導入數位工具的投資。同時,工業局也提供其他企業轉型典範,輔助企業確立數位化方向。
- 鑑於台灣地理及政治環境因素,航太業少量多樣、高附加價值的特性,正是適合台灣發展的產業。敏鈞精密總經理洪一鈞表示:「下一個目標期望能聯手台灣各家企業、拓寬航太市場,讓台灣成為國際重要的供應鏈,把市場做大,我們才能更大。」
企業數位轉型前,最重要的是能完全了解所屬的產業需求,同時透過不同產業經驗程度、數位能力的同仁一同來推動。敏鈞精密團隊是如何團隊分工、各司其職,使製造流程一路順暢?跟著《旭時報》一起來了解。